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Supramolecular Coordination Chemistry
TOP
新闻资讯
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2021-12-21
33
2021年12月15日上午,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暨南大学副校长...
查看更多 >
2019-07-29
周小平、李丹团队JACS封面:模拟肺泡功能的金属有机笼
27次浏览
7月24日,化学与材料学院周小平教授、李丹教授联合课题组于美国化学会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IF=14.695)发表题为“Fine-Tuning Apertures of Metal-Organic Cages: Encapsul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Solution and Solid State”的研究论文,由于该研究的新颖性及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论文被JACS期刊选为封面论文。研究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菱形十二面体镍-咪唑笼,实现了孔径的精准调控。在液相和固相条件,通过气体压力作用,金属镍-咪唑笼成功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包覆,模拟了肺泡的功能。研究证明,具有选择性包覆客体分子特性的金属有机笼,可以作为模拟生物功能的人工模型。 在生物体内,细胞的代谢通常伴随着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传递(比如,质子、钙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和水分子等)。受自然启发,科学家积极开发人工分子或单元模拟这一重要的生物功能。其中,选择性地跨膜传递质子、阴离子及碱金属离子在人工分子中已经成功实现。由于分子尺寸
>
2019-07-15
陆伟刚教授获2019年度学科建设优秀青年骨干项目资助
36次浏览
根据“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暨财[2018]33号)规定,2019年度拟新立项的学科建设优秀青年骨干项目经专家评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其中,陆伟刚教授获得一项资助。
>
2019-06-12
李丹教授荣获第十五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25次浏览
5月30日上午,广东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表彰先进大会在广东科学馆举行,大会对20位荣获第十五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我院院长李丹教授荣获此奖项,也是我院教师首次获得此奖。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是1989年经省政府批准并以著名科学家丁颖院士的名义设立的科技奖项,旨在表彰奖励为广东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促进优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成长。迄今,我校共有9人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李丹教授长期从事超分子配位化学的研究工作,在化学和材料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开展系统、创新性研究,为合成技术、材料创新和晶体工程积累了实践经验及理论基础。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年),2014年被遴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因其突出的贡献和学术成就,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首届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对象先进个人;曾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李丹教授获奖证书
>
2019-05-28
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获2019年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2项
24次浏览
根据“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暨财[2018]33号)规定,2019年度拟新立项的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含理工医类、人文社科类)经专家评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示(清单详见附件)。其中,超配所获批两相青年基金项目。
>
2018-09-23
宋献中校长到化学与材料学院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考察
42次浏览
2018年9月21日下午,校长宋献中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处长王兵,前往化学与材料学院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现场对实验室环境和实验条件进行考察调研。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李丹教授向宋献中校长一行汇报了研究所场地建设、仪器设备配置、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开展情况。图1宋献中校长考察调研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 宋献中校长亲切慰问了研究所新引进教师周小平教授和陆伟刚教授,了解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及学生情况、新仪器采购近况,询问化学与材料学院在番禺校区的发展。对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快速发展、以及研究所在高端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做出的成绩表示赞赏,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在支持引进人才条件建设方面的努力表示肯定,希望通过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建设进一步提高化学与材料学院的科研能力,努力践行“四个高”的要求,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李丹院长表示将不懈奋斗、再接再厉,做好学院和研究所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化学与材料学院在番禺校区的建设工作,培养更多人才,带领全院师生保持昂扬斗志,在学校各部门领导的支持下为学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凝聚共识,积聚力量
>
2018-09-21
李丹教授团队成果被JACS选为封面论文报道
37次浏览
近日,化学与材料学院李丹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Chiroptical Activity from an Achiral Biologic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被《美国化学会志》JACS选为封面论文发表。 自从1948年巴斯德在酒石酸盐的外消旋晶体中将两种对映异构体分离开来,并通过测定对映异构体溶液的旋光信号确定其手性(见下图上半部分),人们就自然而然的将分子手性与光学活性联系在一起,大家普遍认为光学活性(旋光性和圆二色性)是手性物质特有的性质。然而,非手性物质就一定没有光学活性吗? 实际上,早在100多年前,科学家Gibbs和Pockels就预言结晶于某些点群的非手性物质具有光学活性,但50多年以后,才陆续有了实验报道,所报道的例子主要是具有非手性点群的无机晶体和有机小分子晶体。由于这类例子稀少,缺乏有力的实验证据,导致这种反常规的现象并没有被广泛了解。 在研究中,李丹教授团队研究人员发现:一例新制备的腺嘌呤基生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简称ZnFDCA,见上图下半部分)为含有对称面没有对称中心的非手性结构,但却具有光学活性。ZnFDCA是由腺嘌呤
>